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共有 65 个资讯
  •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时间:2024-02-07
  •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时间:2024-02-06
  •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时间:2024-02-02
  • 就业是民生之本。新的一年,随着2024届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但随着经济回升向好,稳就业积极因素将不断显现。求职者如何应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记者近日在多家知名企业、高校、网络招聘机构调研采访,感知企业招人用人新趋势,观察就业市场新特点、各方稳就业新动向。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强化重点群体帮扶1月3日上午,南京市举办今年首场招聘会。软件工程师、财务会计、客户经理等近600个岗位,吸引了不少离校未就业大学生以及2024届毕业生前来参加。“1月份我们共安排了161场招聘活动。”南京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万金海介绍,接下来还将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帮助重点群体尽快就业。就业稳则大局稳。在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今年部分群体、行业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仍会比较突出。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明确要求,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记者观察到,各地各有关部门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仅1月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密集推出“2024年就业援助月”、建设零工市场、推广直播带岗、“春暖农民工”行动等多项举措,多方面强化服务、促进就业。2024年首个工作日,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召开会议,专题谋划2024年稳就业等重点工作。农民工工作处处长严海英告诉记者:“预计2024年春节河南有较大规模农民工返乡过年,时间将集中在2月2日前后。我们将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开展‘春风行动’‘春暖农民工’等服务活动,促进农民工返岗复工,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同时引导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农民工留在家乡创业。”稳就业政策推出以及红利释放,有望持续为就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促就业,教育也是重要一环。记者注意到,尽管已进入寒假,但许多高校仍在为拓岗位、促匹配忙碌。不久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校长王继东带队到洛阳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近期又在持续推进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等工作。“这两年,我们对毕业去向落实率和报考率相对较低的保险学、公共事业管理、物联网工程、播音与主持艺术等4个专业予以停办撤销,对部分管理类、文科类专业缩减了招生计划;同时新增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人工智能、能源与动力工程等6个新专业。”王继东说。在他看来,提升就业率不仅要靠校企合作引入更多优质岗位、高频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更关键是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只有更好匹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求职者更加主动寻找多元发展新路径“经历了2023年秋招,感觉对我们这样非‘985’‘211’高校的文科生来说,还是有压力。接下来再投简历时,还是要把选择面放得更宽一点。”广州一所二类本科院校2024届本科毕业生小黄说。她告诉记者,自己刚刚报名了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招录。这个寒假,打算一边到企业实习,一边准备3月份公务员考试。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再增21万人。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毕业生求职总体更加主动,选择也更加多元、更为现实。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为438万,同比下降36万人,为9年来首次下滑。与之相对应的,是高校普遍反映找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有所提升。新年伊始多地召开的招聘会上,年轻人投递简历的数量也在增长。一减一增,反映了压力之下,毕业生正在努力调整,主动开拓求职渠道。岁末年初,郑州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2023年河南冬季人才招聘会上,出现了不少来提前“热身”或寻找实习岗位的低年级大学生身影。“提前来逛逛,可以了解就业情况,也能知道自己还欠缺什么能力。”大二学生小陈告诉记者,看到不少单位希望招收精通外语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她决定尽快考取相关英语证书,并考虑辅修第二外语。“从就业去向看,不同于过去只到‘北上广深’,现在一些热点二线城市也成为知名高校毕业生意向地。大学生回家乡就业的人数比例在持续提升。”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表示。记者近日在湖北理工学院看到,湖北黄冈市人社部门携50多家企业正在举办2024届毕业生人才回流招聘会,展台前人头攒动,毕业生们仔细察看并询问企业岗位情况。“2023年下半年以来,不同地市企业轮番‘组团’进校,这样的招聘会已召开了10余场。大家努力吸引毕业生留在湖北或者返乡就业。”学院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工作人员李露介绍。此外,毕业生到制造业就业的意愿持续提升。特别是汽车、新能源、电子通信等一批新兴产业崭露头角,企业盈利能力和薪酬待遇提升,大大增强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2023雇佣关系趋势报告》显示,跨行业转向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求职者中,工作3年以下的求职者占比从5.9%提升到25.2%。“新制造”成为年轻人的新选择。新动能催生新需求不断扩大就业新空间招聘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企业招聘岗位总量低于2019年,但是随着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加快,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智”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激增。“AIGC、AI大模型、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成为行业‘新风口’。”猎聘副总裁把冉表示,与之相关的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电池工程等岗位的人才需求旺盛,企业给出优厚待遇争抢。2023年1至10月,要求掌握AIGC的职位数同比增长179%。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无论是新兴产业崛起,还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都带来企业人才结构的深刻调整。企业普遍降低了普工数量,但高技能人才、技术研发人才以及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求大幅增长,而且相关人才缺口不断扩大。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比亚迪工厂,总装车间S形的拼装线上,一辆辆新款新能源汽车很快就被组装完成并下线。自首台车下线仅9个多月,产值已超300亿元。郑州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介绍,园区现在有3.3万人,满产后总用工将增加到接近6万人。现在一线操作工人和技能工人数量比约为1.35:1。后续将持续提升自动化水平,技能工人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比亚迪每年的技能人才需求量都在大幅增长,年招聘各类人才量已达15万人。系统架构师、软件人才、人工智能人才最紧缺。”比亚迪集团人力资源处总经理王珍坦言,“我们所需要的智能化人才不单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其他各行各业都需要。”“叶片生产线建成‘无人车间’后,仍需要技术运维人员,得找既掌握机械加工、数控等实操技能,又懂电气技术、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的人才,这也是制造业转型中最紧缺的人才。”东方汽轮机叶片分厂副厂长曾敬平说。我国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新技术、新需要催生一批新岗位、新职业,蕴藏高质量就业新机遇。“展望今年,服务业增长将继续成为带动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之一。与此同时,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产生许多全新的岗位需求,也有利于扩大就业空间,提升就业质量。”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4-01-29
  • 一、起草背景医学证明文件类医疗文书(以下简称医疗文书)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涉及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但除出生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已有明确规定的医疗文书以外,国家对其余医学证明文件类医疗文书尚无统一管理规定或要求,不利于医疗文书的规范开具和使用。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文书管理,指导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规范开具医疗文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精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委组织制定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学证明文件类医疗文书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二、主要内容《通知》就医疗机构内部加强医疗文书管理工作提出了统一要求。一是完善医疗文书管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文书管理制度,梳理制定医疗文书目录,明确医疗文书开具人员条件并进行动态管理,落实证章分离要求。二是统一医疗文书开具内容。要求医疗机构统一本机构医疗文书格式,明确医疗文书内容的基本规范或要求,建立统一编号和留存备份机制。三是规范医疗文书开具行为。要求医疗机构从各个环节加强对本机构医师开具医疗文书的行为管理。四是加强医疗文书核查管理。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回溯核查机制,加强医疗文书结果质量管理。五是压实医疗文书开具责任。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文书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保障医疗文书质量。三、工作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医疗文书管理的主体,要认真理解《通知》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立即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文书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落实相关管理要求,将尚未进行统一管理的各类医疗文书尽快纳入管理范畴,消除管理空白点和漏洞。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指导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认真贯彻落实《通知》要求,健全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做好医疗文书管理,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相关链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学证明文件类医疗文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学证明文件类医疗文书管理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加强医学证明文件类医疗文书(以下简称医疗文书)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出具医疗文书行为,提高医疗文书质量,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完善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文书管理制度,梳理制定本机构开具的医疗文书目录清单,明确目录清单中每种医疗文书的开具流程和具体负责部门,强化开具相关医疗文书的授权管理,按照文书种类分别明确开具相关医疗文书人员应当具备的资质、职务、职级等条件,并进行动态管理。同时,严格落实证章分离的管理要求,明确每种医疗文书的专用印章(可新制作或指定现有印章),强化用章审核管理。二、统一医疗文书开具内容对于国家或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尚没有统一制式规定的医疗文书,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文书种类制定本机构相关医疗文书的开具常规,统一文书格式,明确文书内容的基本规范或要求,在机构层面建立统一编号和留存备份机制。医疗文书填写内容应当具体、真实、合理、清楚、规范,符合本机构相关医疗文书的开具常规,并有相应的诊断治疗依据。三、规范医疗文书开具行为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本机构医师开具医疗文书的行为,指导医师根据患者在本机构的就诊情况开具相关医疗文书,不得向未在本机构就诊的人员开具医疗文书,不得出具虚假医疗文书以及与医师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疗文书。负责医疗文书用章工作的人员要认真核对医疗文书内容,确认相关医疗文书是否符合本机构管理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用章,且不得在空白医疗文书上盖章。四、加强医疗文书核查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医疗文书核查管理机制,对本机构出具的医疗文书定期进行统计核查,及时纠正越权开具、超常规开具等不规范开具医疗文书的行为。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废弃或空白医疗文书管理,及时回收销毁相关医疗文书,防止废弃或空白医疗文书流出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医疗文书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文书开具全流程追踪和管理。五、压实医疗文书开具责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违反规定开具医疗文书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开具医疗文书及用章人员均对医疗文书内容承担相应责任。对于违反本机构医疗文书管理制度规定且情节严重的人员,予以批评教育、暂停授权等处理;对其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出生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已有明确规定的医疗文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4年1月9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
    发布时间:2024-01-22
  • 劳动者在职期间参加失业保险的失业后符合有关条件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申领条件及申领标准▪ 参保缴费1年以上;▪ 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凭社会保障卡或身份证件就可以向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申领失业保险金哦!失业保险金只能领一次吗?  领取失业保险金没有次数限制。失业人员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就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申领失业保险金有时间限制吗?  关于领取失业保险金有无时间限制的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失业保险金“畅通领、安全办”的通知》(人社厅发〔2020〕24号)规定:“不得以超过60日申领期限为由拒发失业保险金。”  根据上述规定,失业后申领失业保险金没有时间限制。只要失业人员和单位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年且属于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可以申领失业保险金。之前没有领完的失业保险金,再次失业后可以继续领吗?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是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重新就业后不满1年再次失业的,可以继续申领其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可以异地申领吗?  失业人员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在最后参保地经办机构线下申领失业保险金,也可以选择回户籍地申领,但在待遇发放期间不能中途变更发放地。选择回户籍地申领的,须办理失业保险关系转移。  线上可通过失业保险待遇申领全国统一入口随时随地申领,网址是:si.zwfw.mohrss.gov.cn。微信、支付宝也可以申领,搜索“电子社保卡”小程序,进入首页,点击“失业保险待遇申领”服务,还可以下载掌上12333APP,在“服务”栏目下,选择“失业保险”中的“失业保险金网上申领”服务,也可以搜索服务名称直接办理。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时间:2024-01-19
  •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时间:2024-01-15
  •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时间:2024-01-12
  • 暂无内容,敬请期待

    关注

    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新怡家园甲3号楼7层719室

    邮编: 100062

    客服热线:010-60687190(单位)
    010-67092931(求职者、院校)
    010-87160059(银龄医生)
    QQ:2263446724(求职者)

    客服工作时间:工作日9:00至17:00

    联系邮箱:zhaopin@weirenjob.com

    Copyright @ 2020北京卫人人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20025434号-1 ICP经营许可证京B2-2020196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7091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1101012020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