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共有 65 个资讯
  • 江苏秋季校园招聘月活动交通运输业专场举办近日,由江苏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共同主办的江苏省2024届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月活动交通运输业专场,在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226家用人单位,带来了8300多个就业岗位,超过3000人进场应聘。本场招聘会,来得最多的是汽车制造、维修及车险公司,约占用人单位总数的三分之一。提供的就业岗位主要包括销售、技术两大类。物流企业也带来了大量调度专员和数据分析师的岗位,要求应聘者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此外,还有来自公路铁路、道路桥梁、土木建筑、电子信息等行业的用人单位进场招聘。其中,公路、铁路行业,人才缺口较大。来源 | 荔枝网浙江秋季人才招聘会推出万余岗位近日,2023年浙江省秋季人才招聘会在杭州市钱塘区福雷德广场举行。活动现场,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的200余家企事业单位招聘英才。其中,不仅有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巨化集团有限公司等30余家国有企业,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30余家知名民企,还有乌镇实验室、温州大学永嘉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研究院等10余所科研院所。现场招聘岗位种类十分丰富,涉及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生物制药、能源化工等数十个热门行业,共推出各类岗位1万余个。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活动,技术研发类岗位需求持续上升。从电子软件工程师、机械设计师,到药学技术人员、环保工程师……一半以上的招聘单位都有技术研发类专员需求。其次,生产运营和工程设备类岗位也需求旺盛,岗位数量分别占比12.6%和10.3%。本次招聘会共吸引3000多人次学生和社会求职者入场应聘。现场共收到简历4378份,达成初步意向1586人。来源 | 浙江日报四川开展国企秋季校园招聘活动四川省国资委联合四川省委人才办和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日前在成都举办“国企荣耀·成就梦想”国企秋季校园招聘启动仪式暨现场招聘活动,由此拉开在川国企秋季校招的序幕。当日,138家在川央企和省市属国企带来2500余个招聘岗位。本次招聘活动是继2018年四川省国资委首次举办国企校招活动以来,连续第六年举办的“国企荣耀·成就梦想”大型校招活动,提供的岗位涉及装备制造、信息技术、金融等多个领域。招聘单位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吸引求职者投递简历、咨询交流。启动仪式面向全社会同步全程直播,邀请部分企业进行直播带岗,半小时内吸引4.5万余人网上观看。据统计,招聘活动现场收到求职者简历1万余份,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89.9%,当场达成就业意向近百人。此外,自10月29日网络招聘投递通道开通后,已有超过2.6万名求职者通过线上渠道投递了个人简历。接下来,在川国企还将组织专场招聘活动,持续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来源 | 光明网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12-05
  • 江苏各地“秋招”火热开展眼下正值秋季招聘黄金期。为帮助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近期,江苏各地政校企积极携手,抢抓时间窗口,密集举办现场招聘会,重点发动企业进校园招聘,广泛挖掘就业岗位,努力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精准对接。近日,江苏省2024届医药卫生类毕业生人才交流大会在南京举行。参会的200余家单位提供岗位近2500个,累计招聘7700余人。招聘专业涉及医、药、护、技和管理等多专业,招聘学历涵盖专本硕博不同层次,应往届毕业生均可参与。此次大会还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通过“互联网+服务”的模式,为求职者打造线上、线下双向的交流平台,满足求职者多层次、全方位、精准化的服务需求。大会得到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积极响应,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也首次带团来江苏招揽人才。除了专项人才交流会,近期江苏省内各地校园招聘活动也在火热进行。毕业生携带简历,结合自身情况和职业规划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积极开展求职应聘。专业匹配程度高、薪资待遇好的就业岗位,受到同学们热烈追捧。来源 |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安徽启动开展就业市场系列活动为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和“百万大学生兴皖工程”,全面推进2024届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提前部署,细化方案,启动开展就业市场系列活动,形成了以省级市场为龙头,校内市场为主体,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市场服务体系,为发展安徽十大新兴产业、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撑。此次就业市场系列活动,安徽省教育厅牵头组织举办了6场“育才兴皖、‘就’在江淮”大型省级就业市场。招聘会现场人潮涌动,供需两旺,气氛热烈。据统计,今年9月份以来已经举办的省级国有企业、综合类、住建类、中医药类、农林类、振兴皖北等系列大型就业专场招聘会,吸引了引江济淮集团、中铁四局、交控集团、江淮汽车、中国十七冶、中国铁工投资建设集团、合力股份、安徽建工集团、科大讯飞等1701家省内外优质用人单位进场招聘,用人单位共提供67617个就业岗位,3万多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深入洽谈,并达成就业意向。此外,后期举办的省级财经类、师范类、医药类、装备制造和文旅行业就业市场也将陆续登场,彰显省级就业市场的示范引领带头作用。目前各高校已举办了40场大型校园就业市场,10场大型网络就业市场,以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场招聘会。各招聘会现场设立咨询服务台,开展政策宣传、简历问诊、面试指导、生涯发展咨询、就业安全教育等服务,创新开展职场体验、直播带岗等形式多样的就业实践,积极引导毕业生留皖就业创业,努力为毕业生“就好业”“好就业”保驾护航。来源 | 安徽省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湖南 湖湘名企名校行活动收官近日,“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湖南省2023年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湘来湘就业系列公益服务活动——湖湘名企名校行活动,在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举行。这也是2023年该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作为湖南省2023年促进高校毕业生留湘来湘就业系列公益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湖湘名企省外名校行系列活动共携362家用人单位,15652个岗位,赴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北上广知名院校开展线下招聘对接,现场吸引3150名学生参会,线上收取简历12947份,初步达成意向3869人。当天,湘江实验室、三一集团、远大集团、蓝思科技等179家湖南知名企事业单位携958个职位向北京高校优秀学子们伸出橄榄枝。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在京湘籍学子们齐聚一堂,其中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占比分别达4.7%、76.1%、19.2%。据统计,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06人,再掀人才来湘就业创业新高潮。来源 | 湖南日报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12-04
  • 内蒙古举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授课能力提升培训班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举办2023年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授课能力提升培训班。本次培训紧密围绕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内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高专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及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不同特点,定制了分班次的授课大纲。通过串讲、教法、练习答疑三部分,针对性开展授课培训,系统讲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分析授课方法、演练授课技巧、提升授课能力,受到参培教师一致好评。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就业育人支持体系,着力实施好“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加大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力度,提升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专业化水平,持续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职业观、就业观”,从实际出发选择工作岗位,服务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次培训由内蒙古师范大学承办,来自内蒙古自治区54所高校的102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授课教师参加培训。来源 | 内蒙古教育发布江苏秋季校园招聘月活动火热举办近日,由江苏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主办的江苏省 2024 届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月活动正在火热举办中。此次活动由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江苏省职业介绍中心以及江苏省内众多高校联合承办,计划分城市、行业、产业等专题走进江苏省内高校举办 28 场线下招聘会,截至 10 月底已举办 12 场招聘会。据统计,目前已举办的 12 场招聘会参会单位达 2860 家,发布岗位需求 10 万余个,现场参会毕业生达 4.5 万人次,场场人气火爆。本次招聘月活动主题鲜明,按城市、行业、产业设置专场,便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更有针对性进行供需对接。目前已分别举办了南京、常州、扬州、宿迁等 7 场城市专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软件、新能源新材料、教育、医药卫生等产业行业专场。各承办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围绕活动专题,征集用人单位。活动服务精细,现场专人指导。不少承办高校充分利用本次招聘月活动现场 " 人气旺 " 的优势,设置政策解读、就业指导、招聘单位宣讲等专区,安排专人现场讲解政策内容、服务事项及申报流程等,指导毕业生完善个人简历、充分准备面试,答疑解惑,为毕业生提供周到服务。来源 | 现代快报+四川30所四川高校组团赴苏州访企拓岗蜀里有才,就在苏州。近日,“西才东就·四川高校苏州行”访企拓岗暨大型校企对接系列活动在苏州举行。本次活动由四川省教育厅和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四川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工作处、西南石油大学共同承办,旨在为四川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拓展丰富的就业资源,也为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活动期间举行了企业大讲堂、高校推介及校企对接和校友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共30所四川高校和180余家苏州企业参加了此次活动,初步达成校企合作意向4000余项,拓展就业岗位1万余个。除此之外,“西才东就·四川高校苏州行”访企拓岗暨大型校企对接系列活动还特别设置了“企业大讲堂”。列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目标导向明确,既充分考虑四川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也充分对标苏州“电装生先”四大支柱产业和纺织化纤传统产业的人才需求,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在高校推介环节,5所高校代表围绕苏州产业高度相关的五大类专业毕业生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分别代表生物医药类专业、电子信息和先进材料类专业、装备制造类专业、医药卫生类专业、纺织化纤类专业作高校推介,为毕业生和企业牵上了“姻缘线”、架起了“连心桥”。在参会的苏州企业中,有不少校友企业。校友座谈会上,高校代表与校友们共话母校发展、共商就业良策、共绘合作蓝图。本次活动中,四川30所高校和苏州30家优质企业集中签约,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等方面将开启合作。在校企对接环节,30所四川高校与180余家苏州企业面对面交流,深入洽谈人才需求,既确保高校赋能提升人才供给质量、提升拓展市场意识,又精准赋能把握企业人才需求,切实强化校企合作。来源 | 川观新闻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12-01
  • 求职是件不容易的事,如果好不容易把简历关、面试关都过了,临门一脚却被入职体检给刷下来,任谁都会沮丧。特别是当有些单位并不告诉求职者到底哪项体检指标不符要求,或者是以脂肪肝、高血糖等常见病设限,就让人没法不愤怒了。据工人日报报道,不少求职者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因“体检不合格”被拒录的经历,如“生病留下的陈旧性癫痕,体检报告显示‘考虑胸膜粘连’,医生开了证明说无影响,还是被拒录”“因体检不合格被拒录,却不知道具体原因”……就业关乎千家万户,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是大事。入职体检有助于求职者了解自身身体状况,也有助于企业防止潜在的风险,但在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如果劳动者的身体状况不影响劳动提供,用人单位不得以此为由拒绝录用。就算求职者患有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也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多年前用人单位纷纷拒录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社会各界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后,特别是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在就业中遭遇的歧视现象已大为减少。对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用人单位都不得以此为由拒绝录用,怎么司空见惯且不具备传染性的脂肪肝、高血糖、轻度贫血,又成了用人单位拒录求职者的新理由?这些企业根据的是哪条法律法规,又能从这些指标中得出怎样的推断,进而做出这样的决定?此前竟然还有一家体检中心在入职体检报告上写“表情呆滞,反应迟钝”“智商偏低,用人单位酌情考虑”的所谓建议,用语之恶俗令人瞠目。前不久,深圳一家公司因以体检报告中“需要定期复查”、公司不愿接受“风险系数高的候选人”为由,拒绝为求职者办理入职手续,被法院认定对陈姓求职者“进行差别对待,违反了平等就业原则”,被判在报纸上公开向求职者道歉。但不是每个求职者都能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去为自己讨个说法,毕竟求职压力摆在那里,再加上打官司的话,很多人会觉得维权成本太高吃不消。这种忍气吞声也从侧面助长了无良企业就业歧视的歪风邪气。更为恶劣的是,部分企业为了达成“萝卜招聘”,用入职体检结果为幌子,随意卡人。本来客观中性的入职体检,成了不正之风的帮凶。人吃五谷杂粮,谁能没点小毛病?企业老板们带病坚持工作就值得大书特书来旌表,求职打工人体检指标异常就连公司的门都不能进?不可否认,企业拥有用工自主权,一些特定岗位也确实对员工身体情况有要求。但这个自主权是有边界的,要符合法律规定。对于那些在体检报告上做文章侵犯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做法,劳动监管部门要主动介入还求职者一个公道的说法。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2023-11-25
  • 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对于促进社会化就业、更好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稳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各地人社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地位日益凸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丰富的人力资源禀赋,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前景。近十年来,人力资源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3万家,从业人员104.2万人,年营业收入超2.5万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2倍、3.1倍和4.4倍。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200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发展人才服务业,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2011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首次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列入国民经济行业独立门类和鼓励发展类产业范围。2014年,国务院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2018年,国务院颁布《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将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确立为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2019年,人力资源服务业正式成为国民经济统计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十大门类之一,“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单列为国家鼓励发展类产业。期间,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政策,安徽、山东、广东、重庆等地出台了行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2个省份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12个省份设立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重要门类、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不断巩固并持续提升。服务大局能力增强 稳就业促就业作用不断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一头连着亿万劳动者,一头连着广大用人单位,具有匹配供需、专业高效的独特优势。2022年全行业为3.1亿人次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是市场化就业服务的主要力量。高效促进大规模求职招聘对接。2022年全国共有5万个固定招聘场所和2.1万个人力资源服务网站,全年举办各类招聘会27万场(其中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9.5万场,农民工专场招聘会8.4万场)。网络招聘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广泛应用,2022年网络发布求职、招聘信息9亿多条,成为就业对接的主要方式。江苏省举办人力资源服务数字化创业大赛,推动数字化发展。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青团社,以促进灵活就业供需匹配为主业,累计为120万商户提供7亿份简历、约1亿次入职,为6700万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服务,是数字技术赋能就业服务的典型。有力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素质提升。人力资源服务贯穿劳动者职业生涯全过程,通过测评、培训、职业指导等方式,能够精准分析劳动者素质与就业需求、岗位的差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促进劳动者就业和职业发展。2022年全行业开展测评考试服务6701万人次,培训3512万人次,积极帮助劳动者提升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本水平,有效稳定劳动参与率,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山东大焊服务外包有限公司免费向农村劳动力提供焊接培训和就业推荐,年度线下培养焊工3000人以上,合格焊工安置率90%以上,人均年收入8万—15万元,助力农村劳动力由普工向技工转化。福建海峡人才市场开展21个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专项技能培训和乡村创业青年经营能力培训,培训学员5145人次,积极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支撑和壮大实体经济的作用不断增强。2022年全行业为5268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人员招聘和管理服务,其中40%左右是制造业企业,78%是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用人单位使用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信息软件服务的数量分别达到118万、193万、216万家次,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推动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市场主体持续增长 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随着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持续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充满活力、竞相发展。2022年年底,全国共有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8万家,其中,国有企业2213家,民营企业5.4万家,外资企业181家,港澳台资企业286家,民办非企业组织1123家。中智集团、北京外企、上海外服等龙头企业率先发展,年营业收入超过千亿,进入我国企业500强行列。人力资源服务业成为社会资本青睐的朝阳产业,除上述3家企业外,科锐国际、BOSS直聘等8家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大量产业资本、互联网资本纷纷进入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宝武钢铁、海尔集团、中远海运、顺丰集团以及字节跳动、腾讯、新东方等知名企业以全资或控股等方式成立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跨界融合趋势明显。适应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形态多样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直播带岗、远程面试、网络培训、灵活用工等服务层出不穷。上海外服投资3.25亿元用于“数字外服”转型升级;广州红海集团全力打造数字人力资源服务平台,行业整体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国际化发展迈出新步伐。2022年,人社部与商务部共同评审认定首批12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集聚人力资源服务贸易企业800多家。上海外服、科锐国际、必博人力等骨干企业通过国际收购、业务合作、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等多种方式,加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助力我国企业“走出去”,促进人才国际化流动。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2021年7月,人社部与重庆市政府共同举办第一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这是人力资源服务领域首次举办的全国性行业盛会。1000多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会参展,150个项目共计166亿元签约落地,线上线下关注量超10亿人次,大会取得丰硕成果。在中国国际服贸会、上海进博会、东盟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中,人社部连续举办人力资源服务主题活动,向世界展示行业风采。今年以来,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提速,湖南省举办首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中部六省签订联盟协议;四川省举办第一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签署协同发展协议;青海省举办第二届黄河流域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进一步促进沿黄9省区人力资源共享;京津冀共同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一体化,联合制定11项地方标准;连续举办长三角一体化人力资源服务协作推进活动,有力推进江浙沪皖人力资源共享;举办各类展示交流、峰会论坛、供需对接活动十分踊跃,行业的社会认知度、美誉度明显提高。适应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需要,从2010年起,人社部与有关省份人民政府共建了26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22年年底共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390家,营业收入4672亿元,服务了2190万人次劳动者和277万家次重点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聚平台。此外,全国共建成36个国家级人才市场,涵盖高校毕业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专业性人才群体和海洋、旅游、数字经济等行业领域。持续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法规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劳动者就业权益。国务院颁布了《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人社部先后制定《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修订《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等规章,13个省份出台了省级人力资源市场条例。以条例为统领、以配套规章和地方法规为支撑的人力资源市场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实施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和备案制度,全面推开告知承诺制,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定18项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执法行动,加强网络招聘领域个人信息保护,统筹促进发展与监管规范,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已积累了较好基础,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人力资源服务业将持续加大市场化就业服务有效供给、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深化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推动人才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强人力资源市场治理,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更强引擎、促进就业的更大动能、服务人才的更优载体,在流动中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说。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3-11-24
  • “激发人力资源动能,汇聚强国建设力量”。11月22日—23日,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在深圳举办。大会设置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交流、人力资源服务供需洽谈对接和展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和技能大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人才招聘等重点活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发挥更大作用。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业是新时代的“朝阳产业”,正在发展壮大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工作,指出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强调要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在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力资源大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底气厚足、前景广阔。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3万家,从业人员104.2万人,年营业收入超2.5万亿元。人力资源服务新动能不断形成,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催生了对人力资源服务的旺盛需求,人力资源服务业正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人力资源服务业一头连着亿万劳动者,一头连着广大用人单位,是市场化就业服务的主要力量。2022年全行业为3亿人次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开展测评考试服务6700多万人次,培训3500多万人次,有效帮助劳动者提升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本水平;为5200余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人员招聘和管理服务,在推动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核心是促进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匹配,服务就业是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要不断培育壮大市场化就业服务力量,创新市场化就业服务模式,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健全完善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作用促进求职招聘信息对接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促进就业合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人才发展离不开人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是人才流动、开发、配置的重要载体,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建平台、优环境、聚人才,必须要发挥人力资源服务的作用。要着眼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和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快市场化引才聚才,通过“揭榜挂帅”等多种有效方式,引进高精尖等急需紧缺人才。要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围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开发人力资源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薪酬及绩效管理等服务产品,为创新驱动和自立自强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要建强产业集聚平台,高水平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人才市场,打造创新要素和人才集聚高地,持续推动人才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力资源服务业大有可为。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点,强化政策支持,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加大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人力资源服务支持力度,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重点培育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专精特新”发展;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业态,推动行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和劳动者就业权益,深化“放管服”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3-11-23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有关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  为鼓励高校学生参军入伍,拓宽退役大学生士兵成长成才通道,教育部决定2024年继续实施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以下简称“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现就做好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专项计划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规模内单列下达、专项使用,不得调整为普通计划或其他专项计划,第一志愿合格生源不足的招生单位应组织调剂接受符合条件的考生报考。2024年全国“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520所普通高等学校承担(招生单位名单见附件)。各招生单位要因校制宜合理确定“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招生专业范围,在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专业目录中予以明确并对外公布。  二、严格审核报名资格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其中“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考生在报名时应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有关部门和招生单位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展考生报名资格审核。  三、严格执行招生政策  各招生单位要按照“自愿报名、统一招考、自主划线、择优录取”的原则,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23〕2号)要求,严格规范做好“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招生录取工作,确保公平公正和招生质量。  开展“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调剂工作的招生单位,须严格执行调剂政策及程序。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其初试成绩须达到调入地区相关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报考普通计划的考生,若符合“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报考条件,可申请调剂到该专项计划,其初试成绩须符合相关招生单位确定的接受“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所有调剂工作均须通过教育部“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进行,严禁招生单位直接改变考生志愿、调整计划类型进行复试录取,严禁招生单位通过其他渠道接收调剂考生。  四、加强指导监督检查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要加强对本地区相关招生单位“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招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重点加强对专项计划执行、考生资格审核、调剂组织、复试录取、信息公开等关键环节的检查,确保专项计划招生工作规范透明、公平公正。  五、优化考生服务保障  各招生单位要将“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相关政策要求纳入本单位招生章程中提前公布,并充分利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和本单位网站等渠道,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咨询答复等服务保障工作。要提醒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网上确认前应到安置地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完成退役军人建档立卡信息登记,避免因登记信息不准确影响后续确认和考试录取工作。要畅通考生申诉渠道,建立完善接诉即办机制,对相关申诉及时回应处理。  附件:2024年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教育部办公厅2023年10月24日来源:教育部
    发布时间:2023-11-17
  •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时间:2023-11-16
  • 暂无内容,敬请期待

    关注

    公众号二维码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新怡家园甲3号楼7层719室

    邮编: 100062

    客服热线:010-60687190(单位)
    010-67092931(求职者、院校)
    010-87160059(银龄医生)
    QQ:2263446724(求职者)

    客服工作时间:工作日9:00至17:00

    联系邮箱:zhaopin@weirenjob.com

    Copyright @ 2020北京卫人人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20025434号-1 ICP经营许可证京B2-2020196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7091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11010120200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959号